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po项目成立小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ipo到上市要多久?
IPO过会批文有效期是6个月,公司上市的话必须在这个时间内上市,否则需要重新去提交IPO申请,所以大多数的企业会在IPO过会后1个月就上市,最晚也不会超过6个月。

那IPO具体是什么,而IPO过会具体又是怎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IPO是指企业上市首次向公众出售自己的股票。
这个是需要公司提前去向证监会申请的,如果申请通过了,那就称之为IPO过会。

虽说IPO过会之后最长也就是6个月可以上市了,但是从申请IPO到上市的过程却可能需要几年之久
1—2年左右,IPO提速后上市时长较上述平均时长有所减少。申报到上会主板和中小板21月左右,创业板16月左右;过会到发行20天左右。意思就是IPO上市需要的时间主要企业自身的情况,还有看在那个板块上市。
IPO申请是很简单的,企业提交相关的材料即可,关键就是IPO审核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各方面核对与调查的。

一般来说,IPO批文的有效期为6个月,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有效期内决定上市的日期。大多数企业在IPO获批之后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发行了。
公开发行股票可没那么简单,需要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提交上市申请。在提交申请后,有关机构会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组织框架及业务营收能力进行综合地考察。就算通过了审批,在挂牌上市以后也会受到监管部门及其他机构的严格监管。
荣大快印是如何起家的?
荣大快印蜗居在证监会旁,离上市最近的打印店。其为外人所熟知是前几年证监会启动史上最严核查,六七百家上市公司项目小组赶在核查大限前拥到北京提交材料,挤爆了打印店。其占据了拟上市公司申报材料打印业务的90%。一个IPO项目印刷费不低于10万,店铺隐身在酒店里,根据价格和难度分配打印人员。提供休息室可以让券商开会,让投行人多睡几小时。其优质的服务是一方面,另外,其有先发优势和经验积累。
内资四大的区别?
首先先来了解下四大和内资所内部结构的差异。
普华德勤安永毕马威这四家本来的业务规模差距就不小,然后各自内部还有不同的行业组,各组下面的经理也是各异。审计工作是提前安排schedule的,所以一个人可能会抽调至各个不同的项目。业务类型以大型上市公司年报为主(仅指审计业务领域)。
内资所就更复杂了。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部门各自独立,每个部门之间联系性非常弱,业务上几乎没有往来。各部门侧重业务类型差异巨大,上市公司年报、ipo、资产重组等各不相同。部门内又分小组,业务相对固定。
那么四大和内资所怎么选择?
对于追求薪水的同学,四大的竞争力完胜内资所。除了在s1左右(四大自己内部级别也不统一,大概就是第四五年吧)这段时间内资所待遇可能会高于四大(只是可能,大多数情况还是四大高),其余级别都是被完爆的。内资所普通经理级别看个人能力差别很大,与四大不具有可比性。高级经理以上更多的就不是业务能力,而是人脉与管理了。
对于想要学东西以后跳槽的同学,四大与内资所各有侧重。
四大更注重前期风险的把控,有专门的尽调团队,非常专业。实际审计过程中也是识别风险-设计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这样标准流程,更加贴近准则,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审计程序。想要跳槽的同学,四大的工作经验会是很好的加分项。并且四大客户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对于眼界的开阔、人脉的拓展也很有帮助,很多四大的员工跳槽后就去了客户处任职。
内资所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比起四大差距还很大,不过近几年已经好很多了,也在向四大学习靠拢(不过这个东西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是四大牛逼的地方,经验太丰富了)。不过内资所有个好处就是低级别的审计员很容易接触到高级别的报表科目,如果肯学的话进步会很快,四大相对而言科目分配比较僵硬。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没有一个负责任、懂准则的经理复核底稿,那么提前接触难度较高的科目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内资所(确切的说,证券所)另一个优势是有大量的ipo审计项目。这种项目是很锻炼人的,如果你能从财务整改开始跟进做到企业上市,那么你的业务能力绝对是突飞猛进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司成立ipo项目小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