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谷歌气球项目 进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卫星外wifi是真的吗?
理论上当然是可行的,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 UHF或5G SHF Ism 射频频段,就这个频段来说,短距离传播可以,但不适用于卫星传输,除非功率足够大(理论上),另外手机不可能具备足够大的wifi发射功率将信号直接发送至卫星。一般可以用专用的卫星通信频段传输互联网信号,然后通过地面接收装置转换为wifi信号。

卫星的优点是覆盖广,全球不论海洋还是高山,这就是为何远洋航船和飞机上网只能依靠卫星的原因。而4G上网是通过光缆-基站将互联网信号发送至手机,家庭宽带wifi是通过光缆直接到用户家里 然后用无线路由器转换为wifi信号。相比于卫星,4G和宽带的优点是光纤传输,信号优质,时延短。如果是静止轨道卫星,距地面35800km,信号以光速从地面中心站送到卫星、再转发至用户终端,时延比地面通信大很多;如果是地轨道卫星,无法做到相对地面静止,需做好卫星高速运转时的切换问题。
摩托罗拉曾经计划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由于金属元素铱有 77 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了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 66 个。但最终由于终端笨重、价格昂贵、容量不足、频谱利用率低、通信时延大等问题以失败告终。当然,铱星计划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或者说不仅仅是技术的失败,而是这个建立在跨国家,组织,技术和多个管理层面的,巨型的,复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失败。
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又开始各种互联网wifi计划,包括谷歌的气球互联网(热气球升到高空作信号基站),facebook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据说已经放弃。以目前的形式和市场来看,个人不太看好针对普通个人用户的卫星互联网方案,只能作为移动通信(4G)和光纤宽带的补充而已。

低轨通信星座呈现特点?
低轨通信星座(Low Earth Orbit Satellite Constellation)是一种由多颗在低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1. 高速数据传输:低轨通信星座利用近地轨道的多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快速而稳定的数据传输。相比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低轨通信星座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短的信号延迟。
2. 全球覆盖:低轨通信星座的卫星分布在不同的地球轨道上,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覆盖。这种全球覆盖性质使得低轨通信星座在远离陆地的地区、海洋、山区、极地以及航空、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的通信应用价值。

3. 网络可扩展性:低轨通信星座可以通过增加或替换卫星来扩展其通信能力。这种可扩展性使得低轨通信星座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并保持网络的持续运行。
4. 高密度布网:低轨通信星座中的卫星通常会以较高的密度分布在地球轨道上。这种高密度布网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卫星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难度。
1.1 低轨互联网星座是天基互联网的一种形式,是地面互联网的补充
天基互联网是指利用位于地球上空的各类空天平台向用户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新型网络。天基 互联网从大类上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卫星向地面提供信号,包括各种轨道高度的卫星及星座,例如美国 卫讯公司 ViaSat 运营的 Ka 波段通信卫星 ViaSat-1、中国卫通公司的中星 16 号卫星等;另一种是通过空中平台 向地面提供信号,如高空气球、飞艇、无人机等,例如谷歌推出的谷歌气球“Project Loon”项目、航天科工提出 的高空太阳能无人机“飞云工程”项目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谷歌气球项目 进展情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