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2中国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十大成就?
1:“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这主要是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角度来总结的。

“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蹄疾步稳,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减、纵深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动力、制度保障和政治保证。
3:“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着力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着力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深入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4:“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着力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落地落实。
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国家安全能力不断提高。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验收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